然而,随着民宿市场的不断扩容,争议和隐患也在加剧,江苏民宿产业的前景究竟如何?
现状: 市场扩容,模式丰富
“原色”和“原色之家”位于宜兴湖?镇袱西村,和施冯佳夫妇一样,这里不少村民都办起了民宿,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龙山民宿村。
“我们这个民宿村现有民宿53家,客房650间,床位1118张。” 湖 ?袱西民宿协会会长、宜兴篱笆园农庄总经理黄亚云说,湖?镇东临太湖,三面环山,森林覆盖率高达82%以上,还有茶叶、杨梅、百合、板栗等土特产,加之当地政府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旅游宣传推广促销活动,逐渐打响了“湖?民宿”这张名片。
“湖?镇以前主要产业是矿山开采,现在重点转向旅游服务业。”宜兴阳羡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鲍挚朋说,民宿的富民效应明显。正常情况下,一个普通民宿一年赚三四十万元没问题。受民宿等旅游业发展支撑,去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.7万元。
随着民宿产业的提档升级,湖 镇民宿业已从最初的“1.0版”发展到如今的“3.0版”。施冯佳解释,如果说“农家乐”算“1.0版”,那么“原色之家”已经属于“2.0版”民宿,拥有老房子、老格调,配套建设茶座、咖啡吧、棋牌、KTV等设施;“原色”则具备了“3.0版”的鲜明特色,风格简约、设计时尚、智能化家居等,可满足年轻人更多的个性化需求。
这成为我省民宿产业发展的缩影。
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,从规模上看,我省民宿规模正处于快速增长期。民宿的运营模式也多种多样——
每个走进南京江宁区汤家家温泉村的外地人都会 “眼睛一亮”:一座座农家院落在城里来的设计师装扮下,成为艺术感十足的特色民宿。在这里,有30多家各类温泉民宿, 民宿“离线”的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里的民宿多是“城里人”承租农民自有闲置住房进行改造、经营的。
而在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巴布洛生态谷里,名为“巴布洛乡村旅馆”的民宿则是景区运营主体自主投资建设、自主运营管理的。
南京市文旅局综合法规处副处长陆生怀介绍,在南京,民宿的运营模式大致分为三种:以经营主个体投资、自主经营为主的,外来资本利用农民住房改造的,以及由政府平台投资建设的,这三种比例的乡村民宿大致占比为1/2、1/3、1/6。
警惕:
监管“缺位”,特色不足
旅游民宿的“需求热”,也催生了民宿的“投资热”, 使旅游民宿逐渐成为“一只处于风口上的猪”。
一方面,民宿市场扩容明显,甚至有野蛮生长之势。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》显示,2017年我国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国内房源数量约300万套,参与者人数约为7800万人,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。
另一方面,民宿在我省的一些知名景区,尤其是苏南地区的古镇、古街、环太湖等处“遍地开花”的背后,也暴露出诸多问题。
首先是引导与监管的“缺位”。
“一哄而起”带来的就是行业竞争的白热化,有些地区,由于缺乏合理引导,民宿分布零散。
“监管不完善”成为民宿产业头上悬着的另一把“刀”。省文旅厅综合法规处负责人陈劲松表示,民宿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,涉及公安、消防、旅游、环保、市场监督、卫生等多个部门。由于很多地方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,致使某些民宿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地,也制约了民宿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项目开发的推进。
其次是特色、创新不足。
据一份调查问卷的样本数据显示,多数旅游民宿的功能仅仅停留在住宿、餐饮等简单的功能上,该部分占旅游民宿总量的七成,且接近20%的旅游民宿仅有住宿功能,多样化的休闲、体验功能拓展不足,这尤其在古镇旅游民宿中最为常见。
还有一些民宿的市场定位模糊。黄亚云介绍,这两年,村里已有一些民宿经营者年龄偏大、理念陈旧,经营缺乏特色,而不得不关门歇业或转给他人。而一些着力营造个性特色、构建“圈层”文化的民宿则备受追捧。
业内人士提醒,一定要警惕,莫让无序发展稀释行业“红利”,“风口上的猪,能够飞起来,也能够掉下去”。
出路:
避免“千店一面”,让民宿姓“民”
江苏民宿产业如何把握“风口”,进一步享受“红利”,寻找增量?
作为江苏省第五批产业教授,江苏尔目文旅集团董事长杨淇深在讲课时经常强调,“发展民宿首先要了解民宿的配套属性,其享受的是景区的市场辐射。不要强行求‘多’求‘大’,而要合理引导,合力监管。”
在没有统一标准可参考的现状下,民宿业及相关行业则希望通过成立自治组织,来规范和推动民宿业更健康发展。江苏已成立类似机构,早在2017年11月,南京江宁汤山街道就成立了全省首家民宿行业商会。
各地都在“寻路”。位于南京浦口老山南麓的不老村,已引进十几家精品民宿,负责招商运营的南京时代一德文旅公司销售管理部经理陶希说,每家民宿特色各异,统一开发;苏州市吴江区旅游民宿的数量已达到170多家,但乡村民宿总体发展还相对滞后,去年下半年,吴江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发展乡村民宿,单个项目最高可拿120万元奖励。
在此基础上,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“杀出重围”,民宿必须要突出主题个性,避免同质竞争。
离不老村不远的大埝社区,幽幽群山间有家主打蝴蝶概念的民宿“梦蝶山丘”。民宿内有特色亲子课程,可做手工蝶皂和蝴蝶饼干。民宿老板还投资建设了全球首家中华虎凤蝶博物馆。未来,这样做强“主题”、“一店一品”的民宿将越来越多。
避免“千店一面”还要有精品意识。但现状是:能在全省乃至省外形成连锁品牌的精品特色旅游民宿少之又少,具有本地自主品牌的精品旅游民宿十分稀缺。
据南京尔目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发布的《长三角精品民宿发展报告(2018)》数据显示,浙江省占长三角精品民宿总量的44%,比江苏多10个百分点,“高点高位布局,打造精品”成为江苏可以学习的方向。
强化提升原住民的依托度,成为另一个民宿产业增量的空间所在。
陈劲松到台湾调研后发现,当地民宿大多数经营主用的就是自己家的房子,甚至就住在里面,“本质上他们经营的是一种‘情怀’,提供的是‘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体验’。”而大陆地区的民宿房主自己经营的比例远不及台湾。
“在乡村,旅游业态刚刚兴起,有的不敢做,有的不知道怎么做。” 杨淇深认为,这就需要通过率先引入一批有情怀、有设计理念的高水平民宿示范引领,带动其他农民参与其中,一言以蔽之:让民宿真正姓“民”。
记者 付 奇 邵生余
熊猫在线网版权所有